大型金剛石單晶合成時間通常達到幾十小時,金剛石的力學性能方向性強。隨著方向的不同,硬度和耐磨性差異很大,往往導致金剛石壽命降低或工件精度差。
小顆粒
金剛石通過高溫高壓燒成塊(PCD),大約半小時后,制造成本大大降低。
聚晶金剛石(PCD)晶粒之間的結晶方向是隨機的,在使用過程中,各個方向的磨損均勻,不同于磨損方向的金剛石單晶。
從1970年起,PCD開始大量生產。大部分PCD鈷是燒結的助熔劑。
PCD金剛石-硬基體,形成金剛石-硬合金復合板(PDC)。兩者兼有PCD硬度和硬質合金的韌性是兩種材料的完美結合。
制造PCD及WC的復合體(PDC)當細粒金剛石或微粉或微粉與成型金剛石或微粉一起使用WC基體(含鈷13~16%)組裝在金屬杯中。為了使壓力均勻,金屬杯需要覆蓋葉蠟石、鹽等軟傳壓介質。由于傳壓介質不導電,不能直接通電加熱,組裝塊需要額外的導管加熱。
將裝配塊放入高壓裝置加壓至5萬大氣壓通電加熱,溫度超過1300°C鈷開始熔化并滲透到金剛石顆粒之間。碳熔化再結晶形成金剛石,結合力強-金剛石